◎得天獨厚都會生態綠洲
坐落新北市碧潭西岸的和美山,全區卅公頃原始林相,因碧潭樂園停業卅餘年自然演替,形成完整的生態系廊道。已孕育逾五萬隻螢火蟲,形成三大核心棲地(含卅處微棲地),並與豐富的蝶類、蛙類、鳥類及獨角仙共同構築生物多樣性熱點。
◎全球罕見螢火蟲庇護所
距新店捷運站僅十五分鐘步程(經碧潭吊橋),是國際少數能於大眾運輸末端直接觀察「野生螢火蟲棲地」。2000年啟動生態復育計畫,由附近太平里、美城里社區居民與公民科學家協力清除廢棄物,透過棲地營造逐步重建螢火蟲食物鏈。
◎跨物種的永續棲地管理
- 物種保育:在地種原嚴禁野放/捕捉/投餵,現已記錄十種原生螢火蟲,包含四月中旬大發生的黑翅螢族群,以及紅胸黑翅螢、小紅胸黑翅螢等混生聚群。五月底紋螢、擬紋螢與十月的山窗螢、橙螢形成季節性生態亮點。
- 生態工法:2007年起鋪設生態石板夜間步道,採用天然岩材砌疊,生態無截斷系統,可反射天輝。免光害、無踩踏「人螢分道」策略,遊客動線與幼蟲棲地完全區隔。
- 光害防治:議員、區公所、地主與里長熱心協助護螢措施,社區承擔不便,「海悅假期」、「碧潭有約」、「碧波白」等附近大樓配合熄滅霓虹燈,……多方造就都會區螢火蟲生態奇蹟!
◎里山建設棲地養護機制
-
生態級除草方式及規劃養護期程:避免脆弱幼蟲期(十個月)受傷害,單人操作除草減少踩踏,用圓鋸片割草機,留植被高度10~20cm,除草前用吹葉機使樹棲生物落下,除草後保留枯葉草屑,增厚腐殖質壤土保濕,自然招來螢火蟲食物蚯蚓、蝸牛、蛞蝓……
-
十個月關鍵保育期:避開幼蟲發育階段任何傷害(踩踏、施藥),全年分區輪替養護蚯蚓等物種,單人作業減少踩踏,充足獵物密度。
- 生態措施訴求:螢火蟲棲地避免光害、水泥化、除草過低、翻動土壤、清山溝、化學藥肥、踩踏草地……等人為傷害,永續自然資源,可成為國際級生態觀光。
◎公民科學家的運作典範
由臺灣自然科技學會與新店童軍團組成的生物多樣性團隊,廿五年來(2000~2025)參與生態系建設,記錄物種消長及推廣教育。2008年首辦賞螢活動迄今,年均吸引五至八萬人次,遊客自發遵守「三不原則」:不踩棲地、不用光源、不擾飛螢。
參與式方案:2017年起透過新店區參與式預算機制,連續冠軍,獲市民支持生態建設經費。
2020/3/27大佛寺拆除完畢,大樓熄燈、車輛管制、地主善舉,再經生態創作自然演替,五年來岩盤石壁螢光璀璨,成為世界級賞螢區。
◎保育標竿落實偉大夢想
臺灣是位於亞熱帶大陸邊緣的高山島嶼,四周洋流環繞,氣候多樣,造就自然生態豐富特色。和美山螢火蟲臺灣特有種居多,持續驗證生態工法創作自然的保育模式,現已確認人類活動與螢火蟲族群可和諧共存。
未來將以設立「臺灣世界螢火蟲中心」為目標,打造都會生態保育的全球典範,讓這座城市中的螢火蟲聖地持續閃耀。